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韩留收 曹青
正阳县位于秦岭、淮河这一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千里淮河穿境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赋予正阳县得天独厚的优势,造就了正阳丰富的物产资源。别具一格的地理区域形成了正阳县为“一半米一半面”这片“膏梁丰腴之地”,孕育出花生、小麦、生猪、水稻、奶牛、肉牛、三黄鸡等七张响当当的名片。
其中,正阳花生、小麦、生猪为三张“国字号”名片;而正阳花生和正阳三黄鸡两个正阳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两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
在这里,一代代正阳人辛勤耕耘,沃土之上,一个个“土特产”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正阳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形成了一批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
走进正阳县王勿桥乡王勿桥社区,一排一排的酿晒大缸整齐排列,有的被泥巴密封已经干硬、有的被篾制品盖子覆盖可随时掀开,在烈日暴晒下,空气中弥散着缕缕醋香味儿。
王勿桥醋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小麦为原料,加之独特的古法手工酿造技艺,酿造了兼容南北口味的食醋,任凭时间流逝,依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王勿桥社区地处淮北大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四季分明,是小麦的盛产区,为酿制传统伏陈醋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王勿桥社区让醋业搭上乡村振兴快车,发挥醋产业特色优势,基本形成了全体村民参与醋生产的格局,有农户家庭酿醋作坊260多家,年产传统伏陈醋2500吨、产值4500万元,正阳县古井醋业专业合作社名副其实成了当地醋产业的龙头企业。
如今,走进王勿桥社区,你会发现“家家有醋缸,空中飘醋香”,王勿桥醋成为一张熠熠发光的文化名片,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正阳县王勿桥社区也因此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时,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王勿桥伏陈醋古法酿造技艺分别录入了省、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正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挂面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传统手工空心挂面。正阳县陡沟镇的手工空心挂面是该县的一项“土特产”,以其工艺独特、细如银丝、丝丝空心等特点,被人们称为“陡沟面食一绝”。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做好“土特产”文章,陡沟手工空心挂面也从家庭小作坊搬入开发区进行产业化生产,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初秋时节,在正阳县,到处可以看到花生大田里辛勤耕耘的人们,拔草、施肥、病虫害防治,还有花生加工、花生秧制作草料等。如今,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正阳花生正被正阳人做得风生水起,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实现品牌价值、产业产值“双百亿”目标。
电商助力“土特产”“飘红”
“这是河南老字号正阳吊炉花生,有五香、蒜香、奶香3种口味,口感酥脆,老少皆宜。有要的现在就可以下单,我们即时发货。”在正阳县河南八个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播王娜正在直播河南老字号正阳吊炉花生。
“正阳吊炉花生是河南老字号,但按照传统的销售模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河南八个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闫东介绍,花生产品有保质期,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以产定销,有了订单后再组织生产销售,而电商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正阳吊炉花生率先“触网”一炮走红。
2022年4月,河南八个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河南省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成立河南供销电商直播基地,设有6个直播间,单日最高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咱正阳的大米长在淮河岸边,由于处在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产出的大米味道独特,香糯可口。”在正阳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的电商直播园直播间里,网红主播正在直播正阳“土特产”,网友纷纷留言、咨询、下单,线上线下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正阳县寒冻镇的传统果子、陡沟镇的生姜、毛集村的蘑菇、关路口的粉条、大许庄的豆角、侯庄村的葡萄、唐段庄社区的大马士革玫瑰等“土特产”经过“梳妆打扮”,借助电商平台出村进城。
每天,数以万计的花生、鲜食及加工农产品订单从正阳发往全国各地。2022年,正阳县电商交易额达到66亿元。
融合延伸“土特产”富民链条
走进正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中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浓烈的酱香味扑面而来,萝卜条、芥菜丝、黄瓜段和花生酱层层码放,挑选、清洗,发酵、加工、装箱等,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忙碌。
在正阳县清源街道唐段庄社区金满田农业种植合作社辣椒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摘辣椒,“金满田农业种植合作社今年种了40亩优质线椒,30亩豆角,全都是与中坤农业订单种植,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清源街道唐段庄社区党支部书记郑亮高兴地说。
中坤农业通过建立“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和“订单农业”模式,与全县10多个乡镇签订蔬菜种植协议,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保底价兜底收购。同时,带动全县农民在房前屋后、沟边地角发展蔬菜种植增收致富。
“预计今年我们可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中坤农业负责人冯利说,公司将总结经验每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争取3到5年内形成万亩种植基地,企业产值突破亿元。
如今,小酱菜不仅是老百姓常见的佐餐食品,也成为正阳县一特色产业,酱菜产业蓬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助力了乡村振兴。
正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县域布局、全链条发展,鼓励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立足资源禀赋,拉长产业链条,构筑起“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酱菜产业,形成了种植、收购、深加工的酱菜产业链,成就了大产业。
“土特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走进正阳县,看到陡沟镇代湾村小黄姜长势喜人,熊寨镇毛集村蘑菇正在备料,王勿桥醋封缸晾晒,雷寨乡传统粉条“晒”出村民幸福味,袁寨周庄蛋鸡养殖基地一筐筐鸡蛋装车外运,刘桂庄黄桃硕果累累,大林镇“虾稻共作”实现小龙虾和稻米双增收,铜钟镇闫庄村肉牛膘肥体壮,熊寨镇王楼番茄基地二茬种植正忙……在正阳县“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土特产”,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幅产业兴旺的美丽画卷。
在正阳县大林镇200多亩的明强“稻虾共作”基地,易明强和村民一起打捞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易明强高兴地算了笔账:一亩水田虾的产量平均200斤,可实现5000元收入;水稻亩产1300斤,产值约2000元,除去成本,经济效益远高于过去传统的稻麦种植。
全长1100公里的淮河在正阳县境内长达45公里,自古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随着小龙虾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正阳县利用淮河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打造正阳县稻虾米品牌,提高虾稻价格,助农增收,大林稻虾共养入选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近年来,正阳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抓住“土特产”里的“土味”与“特色”这些产品优势,擦亮“一村一品”名片。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已形成了以正阳花生、三黄鸡、生猪、淮河新米、陡沟小黄姜、陡沟挂面、王勿桥伏陈醋、雷寨关路口村粉条、汝南埠陈门“三宝”、铜钟闫庄肉牛、熊寨毛集蘑菇、袁寨周庄蛋鸡为主要特色的一批专业村,初步培育主导产业集中且效益突出行政村58个,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正阳特色的产业兴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