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正阳县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以“如我在诉”的实际行动做好审判执行工作,诠释为民司法之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用心用情为民 快速讨回“看病钱”
“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回了8年的欠款,看病的钱也有着落了,真是太感谢了……”2024年3月26日,在某医院内,当事人马某接过案款,激动地握着正阳县人民法院法官的手说道。
2016年12月,赵某以其周转资金为由向马某借款3000元。后来赵某对借款久拖不还,现年78岁的马某因看病急需用钱,既找不到赵某,更要不到钱,遂将赵某诉至正阳县人民法院。
该案本可按法定程序判决继而执行,但承办法官认为,相比走程序,能及时为马某要到看病钱才更为重要。承办法官冒着大雨路滑到赵某村委会通过村党支部书记联系到在外打工的赵某,说明了马某的病情现状,经承办法官析理说法,赵某3天后将欠款通过微信转至承办法官。当通知马某到法庭取钱时,马某已经病重住院,再加雨天路滑,法官遂将转账取成现金,并主动到医院将案款送到马某手中。至此,不到一个星期,马某要到了拖欠8年之久的“看病钱”。
“人民法院正是通过对一件件类似马某几千元的看病钱的小案件快速公正高效地办理,才能积累起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强烈认同和厚重情感。作为人民法官,‘如我在诉’不仅仅是法治理念和意识,更是为民责任和担当,案件办理过程中通过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角度去看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更能做到法理情相融,更能推动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正阳县人民法院真阳法庭负责人程瑜说道。
多部门协调联合 提升解纷实效
“感谢法官,辛苦一年的血汗钱终于要来了,给母亲吃药的钱有着落了”。“没想到我们几人要了大半年的工钱,法官几天就要回来了,给人民法院点赞。”姬某、马某等案涉当事人在领到工资后笑着说道。
2022年,姬某、邢某等10人受包工头单某雇佣修建乡村道路工作后,单某不仅未支付相应的劳务费,并且玩起了失联。2024年1月18日,姬某等10人来到正阳县人民法院真阳法庭,请求法官帮助追要劳务费。法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高度重视,开启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承办法官通过公安部门查询被告单某的户籍信息,经过多方渠道联系到单某。1月21日,真阳法庭承办法官联合真阳镇司法所对此案件进行调解,通过向单某释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和强制措施,最后,单某与姬某等10人达成和解协议,限期单某在5天内将11万元向10名农民工全部支付到位。
“案件审理不能墨守形式上的‘于法有据’,而要坚持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最佳处理方案,法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与多部门协调联合形成最大解纷“同心圆”,带着法理情理对当事人耐心释法说理、带着感情换位思考答疑解惑,真正把法条中的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个鲜活的案例里,把为民初心体现在每一个关乎人民群众的司法案件中,让‘文本法’的适用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更加找到符合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法官深深体会到。
强化小案执行 提高执行效率
为了更快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办案质效。2024年1月,正阳县人民法院秉承“主动执行、快速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案款”的工作理念,执行前期“速执”团队对涉农民工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和标的额为五千元以下的案件进行全面排查过滤,将小标的执行案件及一次性有效执行案件分流出来,由“速执”团队负责快速执行,以节约司法资源,缩短办案周期。
仅一个月,执行到位标的63.39万元,执结率为66.67%,真正实现执行工作持续在“快车道”上行驶。
“深入践行全流程执行理念,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在立案、审理环节做好风险提示、财产保全、督促当庭过付等工作,在调解协议中明确违约金条款,增加违约成本,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数量,并为后续实际执行打好基础,坚持‘实质执行’理念,灵活用好各种执行手段,全力查人找物、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切实提高实际执行到位率,让更多‘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正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闵继承说。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法官的一次裁判,很可能决定着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正阳县人民法院始终秉持以‘如我在诉’的办案意识,在立审执访调等各个环节,紧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情同此心’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办好每一个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让公平正义更加深入人心。”正阳县人民法院院长孙卫国说道。(通讯员:王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