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凌晨4时,记者驱车赶往正阳县熊寨镇大许村长豆角种植基地,基地里长长的豆角挂满棚架,村民已戴着头灯在地里忙碌着采摘豆角。采摘、分拣、打捆、装运,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村民们采摘豆角的热情高涨,凌晨两三点都下地了。”种植大户黄利光说,2024年他种植了20多亩长豆角,长势不错,现在已经开园,每天可摘一两千斤,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每斤1.8至2.2元,价格非常好,而且,他家的豆角与牧原物流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销路不愁。
“今年大许村种植豆角300多亩,预计可产豆角150万至200万斤,创造产值300万至400万元。”正阳县熊寨镇大许村党支部书记张曙光介绍,在黄桥、上孙楼、肖庄、卢庄等村民组4个集中种植点,9个种植主体,在保证种植面积的前提下,2024年更加注重管理,提高种植技术,主动掌控市场,远销信阳、南阳、郑州、武汉、广州、福建、北京等地,由于连年种植和好的品质,并且已经申请注册“大许豆角”商标,大许豆角深受客户和消费者青睐,广东、福建、北京的客户主动与村里联系要求收购大许长豆角。
“种豆角是个辛苦活,还要懂技术,昨天夜里浇水浇到凌晨两点钟。”该村老党支部书记孙向阳说,由于天气炎热,他们只能选择夜里浇水,白天温度高浇水容易伤豆角的根。
“我今年种了13亩豆角,技术好、品种好,这种豆角炒出的菜绿莹莹的,酒店特别喜欢。”52岁的老党员黄大磊说,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在2018年开始种植长豆角,也是大许村第一个开始大面积种植豆角的村民,致富后,他把技术向群众推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黄大磊两口子能吃苦耐劳,天天为管理豆角干到夜晚十一二点钟。”张曙光说,黄大磊从来不保守技术,豆角有啥病虫害,该怎么治理,他都会到田间地头给村民免费指导。
2024年73岁的姚冠花是村里的脱贫户,家人有病,孩子在外打工,她不但有公益岗,豆角种植和采摘季节,她还到豆角基地薅草、摘豆角增加收入。
“一到摘豆角的季节,觉都睡不稳,想着赶紧起来摘豆角。”村民向春说,凌晨三四点起床,豆角旺季,一早上可摘三四百斤,摘一斤两毛五分钱,一早上就挣上百元。
走在大许村,一条条乡间水泥路互通,一块块豆角地相连,说笑声不时从豆角地里传出来,绘出了大许村的致富新画卷。
2024年,熊寨镇党委、政府加大对大许村豆角产业的扶持力度,协调项目资金80多万,新建、维修道路1586米,并计划对联片种植户进行奖补,高薪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有机肥,村委出资修建道路300多米,维修机井2眼。
“这40多亩就是我们创新种植模式种植的长豆角。”张曙光说,按照“双绑”模式,今年共有12户脱贫户(监测户)签订了“双绑”协议,以脱贫户(监测户)为种植主体进行集中种植,脱贫户参加劳动,社会资金垫付成本,由集体经济对垫付资金进行保本担保,管理和销售有偿托管给专业种植公司,脱贫户不承担任何风险,预计每户可增加2000-5000元的收入,还可以学习到豆角种植技术。
长长的豆角拓宽了农户的致富路,推动了乡村振兴。近年来,正阳县熊寨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思路,调整种植结构,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长豆角、蘑菇、番茄、花生、肉牛等特色农产品,培养一批新型致富能手,带动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讯员:李玉荣 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