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劳动仲裁院:克服困难扛重任 努力争做和谐用工的“领路人”
发表时间 2024-08-15 15:29   阅读 70239

泌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现有仲裁员2人,虽然常年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困境,但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干着最钟爱的仲裁事业,用法律和真情当好公平正义的“守护人”、为民服务的“贴心人”、和谐用工的“领路人”,在助力稳定就业、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彰显仲裁担当。

不畏难、勇担当,做公平正义的“守护人”。

近年来,泌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的柔性化处理机制,积极推行劳动争议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结”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李先生2019年3月进入泌阳某公司工作,入职后该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会保险,如今李先生因工受伤住院,无法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保险待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其不堪重负。经与用人单位多次交涉无果后,李先生提起劳动仲裁申请。了解到李先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后,泌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为李先生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多次与公司相关负责人协调沟通,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调解,最终公司同意一次性支付王女士8.9万元,并于当天付清。“从我们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到拿到赔偿款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你们真是帮了我们家大忙了,谢谢你们!”李先生的妻子激动地说。

听民声、察民情,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面对劳动者的咨询和求助,办案人员总是耐心解答。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张椅子、一颗诚心……贴心的服务,是他们传递给每位来访者的温暖,也让庄严的仲裁工作有了“人情味”。在他们看来,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为群众办实事、解困境、谋幸福,是仲裁人最大的使命。

有一位身患绝症的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前来咨询职业病的问题,因其不符合立案范围,仲裁员便向其做了解释。该职业一时无法接受,故多年间数次前来咨询,成为仲裁院的“常客”。仲裁员每次都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最终用柔情打动了该名劳动者,取得了他的理解。事后,仲裁员经过与用人单位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帮其争取到了其他的合法权益,用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桩桩、一件件为群众办的实事。他们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为民情怀,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所想,致力于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出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做好群众“贴心人”。

把准脉、开好方,做和谐用工的“领路人”。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应当承担起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润滑剂”,起到缓解、调和两者矛盾的作用。在当好为民服务“贴心人”的同时,也要成为指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用工的“领路人”,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

他们积极探索推行劳动争议仲裁建议制度,在案件调处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存在用工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仲裁建议书的形式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指导企业规范用工。“案子裁决我们败诉了,我们心里本来是不服气的,但仲裁员向我们送达裁决书的同时,给我们送了一份仲裁建议书,针对我们单位存在的用工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意见和措施,这让我们心服口服。”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

2023年,泌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00多件,在仅有两名办案人员的情况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将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3.5%,结案率100%,多次获得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单位……一项项荣誉的获得,是对他们捍卫公正、维护和谐的最好回报。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们什么也不懂,只相信仲裁,相信你们!”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和肯定,这也是他们工作中最大的动力!(通讯员:马素素)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