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警好榜样陈全威:破案有“法”为民有“心” 用青春书写平安答卷
发表时间 2025-07-03 16:25   阅读 86006

在周口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搬口派出所辖区,提起陈全威的名字,总与“破案能手、救命恩人、热心肠”等表扬词紧紧相连。

陈全威,男,中共党员,现任周口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搬口派出所案件办理队中队长,自2021年7月份来到搬口派出所,已累计侦办大小案件150余起,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连续三年被评为“年度优秀民警”。

智勇双全的“破案能手”

陈全威的案头,除了堆积如山的案卷,还有一套刻在心里的“侦破盗窃案件三步工作法”,即根据案情优先使用视频监控追踪,其次通过合成作战中心与网警等部门开展联合追踪,当一切线索中断,便采用传统侦查进行摸排蹲守。这套工作方法不仅是150余起案件淬炼出的实战结晶,更是搬口辖区盗窃案破案率高居93%的制胜“法宝”。

2024年9月7日,辖区一家便民生活超市收银台现金被盗。监控画面中,嫌疑人包裹严实,线索几近中断。面对僵局,陈全威没有放弃,他带领队员扩大视频侦查范围,一帧帧筛查,十几个小时连续奋战,熬红了双眼。功夫不负有心人,案发现场外围一个模糊的身影进入视线——一名男子的裤装特征与嫌疑人高度吻合!

经过进一步追踪,最终锁定目标为明某。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明某在周口活动轨迹极少,藏身地点难以确认。在追查一时受阻的情况下,陈全威果断启动“三步法”的最后一环:传统摸排蹲守。凭借有限线索,他精准判断明某可能藏匿于淮阳伏羲文化公园区域。陈全威和队员们沉下心来,不顾蚊虫叮咬,连续蹲守两天两夜。9月10日晚10时许,嫌疑人明某终于出现,被守候多时的民警一举擒获。

近一年来,陈全威带领中队攻坚克难,破获刑事案件38起,破案率高达100%。这串亮眼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研判追踪,更是科技赋能与传统侦查经验的深度融合。如今,这套凝结实战智慧的“三步工作法”,已成为所里年轻民警快速成长的“实战宝典”。

善解民忧的“贴心人”

基层警务工作直面人间烟火,也常处于矛盾纠纷的“火山口”。陈全威处理此类警情,既有当机立断的“热”,也有春风化雨的“冷”,在冷热之间寻求化解矛盾的最佳平衡点。

2025年4月15日,一起因借用三轮车引发的家庭风波愈演愈烈。兄弟妯娌从口角争执升级为肢体冲突,围观群众议论纷纷。陈全威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制止冲突,安排伤者就医检查。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热取证,冷处理”的策略:迅速固定现场证据后,重点安抚双方情绪。

“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都消消气,冷静下来想想值不值?”他语重心长地劝导。随后,他主动联系村干部介入,借助乡情乡理的力量,共同进行调解。经过前后两次耐心细致的沟通疏导,兄弟二人终于认识到亲情的可贵,放下芥蒂,握手言和。这份智慧成功弥合了可能加深的家庭裂痕。

而当面对的是命悬一线的紧急警情,陈全威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2022年7月22日凌晨,周口东高铁站送客平台边缘,一名男子因情所困欲轻生,双脚悬空,情绪崩溃。高铁站人流渐增,险情一触即发。陈全威与所长默契配合,他悄悄迂回,趁男子打电话分神的刹那,一个箭步猛冲上去,将其死死抱住,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

纾困解难的守护者

在陈全威眼中,群众求助无小事,他的工作半径常常超出案件本身,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角落。

2025年5月19日14时许,一位高龄老人被群众发现倚坐在街边,站立不稳。陈全威赶到现场小心搀扶老人坐上警车休息,询问情况时遇到了困难:老人眼花耳背,口齿不清,既无证件,也说不清家庭住址。他将老人带回派出所,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耐心陪伴聊天,递上温水暖身。一句模糊的“李楼村四组”飘入耳中,陈全威如获至宝。他立即联系该村组长核实,最终确认了老人身份。陈全威立即驱车往返近15公里,将老人稳稳当当地送回家中。看到老伴安然无恙归来,家属紧握陈全威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口气还未喘匀,当晚八点半,新的警情传来:毛寨附近有老人走失。陈全威再次带队出发。赶到现场,只见老人神情恍惚,拒绝交流。天色已晚,陈全威温和地将老人接回派出所。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递到老人手中,民警的耐心陪伴渐渐融化了老人的心房。最终得知老人姓许,家住淮阳郑集。顾不上自己饥肠辘辘,陈全威迅速核查信息,联系上已焦急寻找一整天的家属。看着家属接回老人时感激的眼神,陈全威不忘细心叮嘱:“给老人备个联系卡,放兜里,安心!”

一天之内,两位迷途老人平安归家。这看似寻常的一天,正是陈全威日常工作的缩影。帮失主找回手机、送迷路孩童回家、调解邻里小摩擦……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在他脚下,都踏成了通往群众心里的温暖之路。

没有惊天的壮举,没有豪迈的誓言,作为基层民警中的一员,陈全威同其他民警一样默默无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他凭着对公安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用青春和汗水讲述着一名基层民警工作的艰辛和快乐,心中那张无形的“警民连心图”,每一个坐标都标记着平安的重量。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