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频道新闻热线:
0371-65791999
平舆县东皇街道:小作物托起大产业
发表时间 2024-09-18 15:37   阅读 7456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走进秋日的平舆县东皇街道芝麻小镇,苍翠的藤蔓下,一串串葡萄颗粒饱满、晶莹透亮,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诱人;不同品种的梨子次第上市,丰富了人们走亲访友的亲情果篮。

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村民正在田间“杀”芝麻,收割、打捆、搭架、晾晒,每个工序都井然有序,一幅喜悦的“丰”景画卷在东皇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东皇街道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产业振兴为引擎,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为目标,以联农带农富农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持续打造绿色农业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出了一条果蔬飘香,富民东皇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特色“果蔬”拓宽村民致富路

时逢中秋,走近大王寨社区绿苑果蔬种植有限公司秋月梨种植园,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你看,咱这果子平均重8两左右,套袋后色相好,没有果锈,外观非常漂亮。”种植户冯顺河手捧一个“硕大”的秋月梨,难掩兴奋地说,“这是梨中的上品,不但个大,而且肉质细脆,汁多味甜,清香爽口,细渣还少。”

“果子好,价钱也公道,5块钱一斤。”说起秋月梨的行情,冯顺河很是“兴奋”地说,“城里面的几家超市早就和我说好了,每天准时给他们送货,销路没问题。”

“咱园里有梨树2200多棵,每棵树可产果100斤左右,收入还可以吧。”据冯顺河介绍,梨园通过精心管理,科学运用林果技术,及时进行疏花、疏果、套袋,今年果树不但长势好、挂果量大,而且果形饱满、汁水充足、味道甜润。收购商不但和他签订了今年的收购合同,还与他商量了明年的收购事宜,让他对发展果蔬产业增收致富有了更大的信心。

“每年到果子的收获季节,就会有许多村民到咱梨园务工,每天能挣100--200元吧。”说起种植秋月梨不仅让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还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增收,冯顺河很是“骄傲”地说,“都是附近村里的老年人,挣钱是一方面,关键是感觉到自己又‘有用’了。”

走进临近的平舆县佰成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有机葡萄种植园,迎面而来是一道宽阔整洁的葡萄长廊,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葡萄的特有的甜香味,目光所及尽是秋日硕果累累的喜人场景。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颗粒饱满、大小匀称的葡萄沉甸甸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垂涎欲滴。

“咱们园里,目前种植葡萄100多亩,品种主要有阳光玫瑰,巨玫瑰,蓝宝石,浪漫红颜等品种。葡萄品种不同,价钱也不一致,每斤4--8元不等。”对于园内种植的葡萄,种植户刘现民了然于胸,“今年天气异常,前期干旱,后期多雨,葡萄产量受到影响,亩产4000斤左右吧。”

“好在咱们采用的是棚室种植,棚内部温度和湿度较稳定,不但保护葡萄免受病虫害,还可以延长葡萄的生长周期,使葡萄的销售时间更加灵活,增加收益。”说起改变葡萄传统的种植模式,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刘现民感慨地说,“园里的葡萄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很甜,种起来还真不容易。”

“葡萄采摘只是我们园区规划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开展‘亲子采摘’等活动,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前来游玩采摘,并引入电商直播等途径,拓宽葡萄销售渠道。”谈起未来的规划,刘现民信心满满。

“拓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人。”据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姚东云介绍,东皇街道始终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做文章,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提升品质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农业增效、村民增收、乡村增色的新景象。

“姜”好日子“种”出来

“今年前期旱,中期涝,生姜种植没少费劲。还好,咱们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并且无偿地给社员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帮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近日,走进蔡营社区众耕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裴亚洲很是自豪地说,“前几天,山东那边的客商到咱们生姜地里看看,一亩地估堆儿两万九,大家嫌少,没谈成。”

“去年雨水足,生姜长势也好,我们合作社种植生姜1400多亩,单是我们蔡营村就种植了470多亩生姜。生姜不但长势好、产量高,而且价钱也公道,社员们很是‘赚’了一把。”说起去年的生姜种植情况,裴亚洲很是自豪地说,“今年,群众的生姜种植积极性非常高,合作社共种植生姜4000多亩,目前,生姜已进入成熟期,长势不错,丰收在望。”

“俺老两口年纪大了,出不去,也不好找活,这几年一直跟着亚洲他们干,挣个小钱,贴补家用。眼看着他们种姜户一个个都‘发财’了,俺今年也把家里的10亩地都种上了生姜,准备挣个‘大钱’。”蔡营社区小梁庄村村民梁国军和老伴信心满满地说,“这不,多亏了亚洲他们几个,姜种还是他们提供的,等收姜后再算账。”

“去年,我们蔡营村生姜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除去成本,每亩大约有两万元的收益。咱们的土地流转金每亩已达1500元左右了,比其他合作社要高几百元,间接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群众平常在合作社务工收入,每天也由60元提高到80元,吸纳本村及周边的群众常年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裴亚洲算了一笔“经济效益账。”

“产业好了,收入高了,这几年,我们村串门打麻将的少了,邻里纠纷也少了;夫妻离婚的少了,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也少了。家庭和邻里关系和睦了,心中有了底气,浑身也就有了干劲。”裴亚洲还算了一笔“社会效益账”。

“夫妻不缺情,子女不缺爱,父母不缺关心!”蔡营村村民蔡元朝的一席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你看,这两年裴小军日子过得多红火,不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子,还娶了儿媳妇,得了个大胖孙子。”

从田间到心间,靠“姜”闯出致富路。裴亚洲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自发带领其他乡亲“抱团取暖”,将群众利益与特色产业紧密联结,用自己的诚心和行动帮助他们,实现了群众从给他人干活打工转变成为自己做事,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帮助群众改善生活,“姜”群众的好日子“种”出来。

小芝麻做出“大文章”

“打芝麻叶了。”白露时节,随着平舆县蓝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冯顺河的一声招呼,白芝麻种植基地里顿时“沸腾”起来。村民们三五成群,在芝麻地里穿梭,熟练地采摘着芝麻叶。弯腰,轻捋,随着芝麻叶片脱离杆时清脆的唰唰声,麻袋也鼓鼓地胀起来,芝麻地蓦地变得空旷起来。

有着多年白芝麻种植经验的冯顺河,自从加入蓝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来,近些年一直从事芝麻叶的采收、加工工作,俨然已成为芝麻小镇里白芝麻种植方面的“老把式”了。

“每亩芝麻可产鲜叶1000多斤,一般8斤重的新鲜芝麻叶,才能晒干1斤多的芝麻叶,现在咱们的回收价一斤25元左右。”冯顺河在算着“细账”,“近些年因为芝麻叶美味爽口,很多人喜欢吃,现在它的价格有点偏高,在市场上一般要卖到40多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在咱这有‘芝麻叶揉三遍,拿肉也不换’的说法,就是晒干的芝麻叶子,是要比肉还‘金贵’哩。”冯顺河乐呵呵地说,“自从去年咱们芝麻小镇三粒芝麻叶豆面条速食面生产线开工以来,随着芝麻叶豆面条速食面的热销,已经成为网红美食,芝麻叶也一‘叶’难求了。”

“咱们生产的芝麻叶豆面条,香浓、味正,一口就能吃出家的味道。”走进东皇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园,看着三粒芝麻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开足马力生产的芝麻叶豆面条生产线,姚东云深有感触地说,“三粒芝麻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入驻,不但推进了东皇街道“三园”建设,还在白芝麻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培育了一批能人、振兴了一方产业、繁荣了一方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

“芝麻开花节节高!”据街道党工委书记孙留喜介绍,近年来,东皇街道坚持建基础、扩规模与抓宣传、拓市场并重,白芝麻标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得到不断发展,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完善。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白芝麻产品优势不断向产业优势、品种优势转化,芝麻产业已成规模,把“小芝麻”做成了大产业。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如今,在东皇这片希望沃土上,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一批又一批产业兴起,一户又一户村民致富,乡亲们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通讯员:贺志勇)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