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何胜国 杨小光 (通讯员:冯军华 赵博文)
以“平安在行动·满意在修武”为载体,因地制宜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平安建设工作连续16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两次捧回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
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平安建设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高水平平安成为当地招商引资、招贤纳才的金名片。该县把平安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聚力量,夯根基,提效力,全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以高水平平安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明确三个导向,坚持凝聚合力有保障
在目标导向上发力。县委、县政府把为经济发展营造平安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县委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搭建“1+3+N”组织架构,成立平安建设专班,动员县级领导、各乡镇、各单位等全员参与,并率先带头践行景区首席指挥调度员、首席服务员职责,亲自参与服务,协调督战。
在问题导向上切入。针对侵财性案件、电信诈骗案件易发多发等问题,强化宣传教育,为群众接种“反诈疫苗”,切实守好“钱袋子”,发案率同比下降74.1%,涉案损失下降78.8%。紧盯15个重点行业领域,成立9个常态化督导组,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和群众有奖举报,初步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结果导向上落脚。每季度对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点评通报,充分运用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等规定,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与单位表扬表彰、干部评优评先挂钩,切实增强并调动了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突出三个重点,坚持务实重干固根基
多防并举提升治安防控水平。织密环县、环城、环乡和城区、景区、工业园区“三环三区”治安防控网络,投资3000余万元保障全县一类二类监控达3000余路,18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视频监控6路以上;投资1.5亿元建设智慧景区,实现景区全域实时监控、游客洞察、智能预警;大力推广农村“微治理”平台建设,利用移动、联通、电信资源,为群众免费安装近3000路监控探头,并全部接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最大限度的提升治安防控水平。
多元融合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县聘任专职调解员36人,统筹安排到县各专业调委会和乡镇矛调中心,打造“窝哥”工作室、吴军调解室等22个品牌调解室。聘请律师每月到乡镇法律服务站“坐班”服务一天、每季度进村提供一次“面对面”法律服务。建立法学专家、矛盾化解、听证评议三个专家人才库,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把脉会诊”,今年以来,专职调解员队伍化解矛盾纠纷达1200起,调成率达90%以上。
凝心聚力打造平安文化。聘请专家设计平安修武LOGO,全省首家创办“云台山法治论坛”,制作平安修武彩铃和来电短视频,创办“平安修武手机报”,集中举办“与平安同行”书画摄影作品展和“我为平安修武代言”宣誓活动,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电视、新媒体和自媒体推送平安建设知识,高标准建设宪法法治主题公园、平安文化墙、平安文化宣传园,开展平安法治宣传活动320余场。
完善五项机制,坚持守正创新提绩效
完善网格化精细服务机制。对全县网格化精细服务进行“三个重塑”。重塑网格布局,精细划分768个网格,让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等基层工作实现“一张网”全覆盖;重塑保障体系,列支专项经费,为城乡网格化精细服务提供支撑;重塑职责定位,引导1887名网格员化身“五大员”,探索形成网格化精细服务“六步工作法”。
探索“平安修武服务日”制度。将每月第二个周二设为“平安修武建设服务日”,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每月一个主题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改、大服务活动,宣传平安建设知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整改安全隐患、提供平安服务。今年以来,全县排查安全隐患326个,化解矛盾纠纷1147个,开展便民服务1269人次,宣传平安建设知识1.6万人次。
完善“心治”创安机制。积极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开展 11386 心理服务模式,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组建心理咨询师、讲师团和专家人才库3支队伍,组建8个乡镇心理服务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心理服务“六进”和“社会心理服务村村行”活动。
创新重点部位分级整治机制。将每季度排查出的社会治安乱点按照“2起由乡镇牵头、3起由县级牵头、4起以上报市级挂牌”的原则,分别由市、县、乡三级牵头整治,既增强了整改针对性,又为各级研判辖区平安稳定形势,规划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落实“五个一”常态保障机制。建立“一周一研判,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报告,一月一督导,一月一排名”机制,形成了县委书记、县长主持风险隐患周研判,责任单位进展周调度,创建主体情况月报告,工作专班月督导,创建情况月排名的工作机制,成为平安创建的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