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访谈】尹怡:便血与贫血:胃肠道肿瘤的双重警示
发表时间 2024-11-28 16:35   阅读 65539

前言:胃肠道肿瘤,作为一类常见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许多人的生命安全。便血与贫血这两个症状或许并不罕见,它们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而胃肠道肿瘤正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可能性。当身体的警示灯亮起,我们是否足够警觉,能否准确解读这些信号背后的深意?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尹怡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关于胃肠道肿瘤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尹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线上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的尹怡医生。

采访提纲:

问题一:尹主任,什么是胃肠道肿瘤?胃肠道肿瘤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发生在胃、小肠、大肠等部位的肿瘤,通常胃肠道肿瘤的发展是慢性的,最初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恶心、呕吐、消瘦、贫血等症状。

胃肠道肿瘤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

1. 良性肿瘤

胃肠道的良性肿瘤相对较少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腺瘤:息肉:平滑肌瘤:间质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和神经纤维瘤:这些肿瘤也可见于胃肠道,但相对较少见。

2. 恶性肿瘤

胃肠道的恶性肿瘤较为常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不良饮食和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这些肿瘤生长迅速,症状明显,对人体危害较大。

小肠癌:相对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但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危害同样很大。

神经内分泌癌:一类少见的、并能相应引起某些特定的临床表现。好发于胃肠道和胰腺,约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75%。

胃肠道淋巴瘤:多由淋巴细胞恶变引起

问题二: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如何?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有何变化趋势?

一、总体发病率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总称。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胃肠道肿瘤在全球及我国的发病率都相对较高。

二、具体疾病的发病率

1、胃癌

胃癌是全球及我国新发癌症中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新发病例数为96.84万例,占所有新增癌症病例的4.9%,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五位。

在中国,2022年新发胃癌病例数达到35.87万例,占全国新增癌症病例数的7.4%,位居国内新发癌症第五位。

2、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根据我国2022年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结直肠癌发病率高达51.71万例,高居前三。

3、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属于罕见病。在国际上,胃肠道间质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全球发病率在1/10万-1.5/10万。

在我国,每年有2-3万人新发胃肠道间质瘤,总共约有超过1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总体趋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城市化、西方化和全球化导致的环境、生活方式和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变化有关。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一些高收入国家中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这可能与城市化、久坐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流行有关。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结直肠癌筛查的普及和早期治疗的实施,其发病率也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问题三:胃肠道肿瘤的主要病因是什么?哪些生活习惯会增加胃肠道肿瘤的风险?

一、胃肠道肿瘤的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感染:

代谢综合征:

二、增加胃肠道肿瘤风险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低纤维的食物,以及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患胃肠道肿瘤的风险。

过多食用腌制、熏制和烤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等。

缺乏体育锻炼:

吸烟和饮酒:

精神压力大:

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胃肠道肿瘤的风险。

作息不规律: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的主要病因涉及遗传、环境、感染和代谢等多个方面。而增加其风险的生活习惯则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精神压力大以及作息不规律等。为了预防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建议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等。

问题四:胃肠道肿瘤如何导致贫血的发生?除了便血,胃肠道肿瘤还有哪些途径可能导致贫血?

胃肠道肿瘤导致贫血的发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

一、肿瘤组织对营养物质的消耗

二、肿瘤组织的压迫与破坏

三、肿瘤相关的炎症反应

四、肿瘤治疗的影响

对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如化疗和放疗等,也可能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贫血的发生。这些治疗方法可能会破坏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从而减少红细胞的生成。

除了便血,胃肠道肿瘤还通过多种途径可能导致贫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慢性失血:

3.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4. 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异常:

5. 肿瘤组织压迫:

问题五:胃肠道肿瘤还有哪些早期症状?这些症状如何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区分?

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存在相似之处,因此需要进行仔细区分。

一、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症状

腹部不适:

消化不良:

恶心与呕吐:

吞咽困难:

食欲减退与消瘦:

便血:

二、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区分

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

症状: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区分: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通常具有节律性,如餐后痛或饥饿痛,且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而胃肠道肿瘤的疼痛可能持续存在,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结肠炎:

症状:腹泻、便秘、黏液血便等。

区分:结肠炎的黏液血便通常伴有排便次数增多和里急后重感,且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而胃肠道肿瘤的黏液血便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且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能异常。

痔疮:

症状:便血、肛门疼痛、瘙痒等。

区分:痔疮的便血通常呈鲜红色,与大便不相混,且可通过肛门指诊和镜检查明确诊断。而胃肠道肿瘤的便血可能呈暗红色或伴有血块,且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消瘦、乏力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等。

区分: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无器质性病变,且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缓解。而胃肠道肿瘤则存在器质性病变,且症状可能持续存在并加重。

因此,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且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

问题六:胃肠道肿瘤常见的诊断手段有哪些?如胃镜、肠镜、CT等,它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胃镜、肠镜、腹部超声、CT扫描以及血液CEA检测等。

一、胃镜的优势

直观准确:早期诊断:辅助治疗:安全可靠:诊断多样:二、肠镜的优势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降低风险:

三、CT扫描的优势

检查方便:CT检查通常非常快速,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高密度分辨率:图像清晰:定性诊断:四、其他诊断手段

腹部超声:血液CEA检测:CEA(癌胚抗原)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但不能单独用于胃肠癌筛查。抽取外周血样并在实验室中分析其CEA含量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存在或复发。

问题七:哪些人群应该进行胃肠道肿瘤筛查?筛查的频率和时机如何确定?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应该进行胃肠道肿瘤筛查的人群

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家族中有胃肠道肿瘤病史,特别是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此类肿瘤,个体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中老年人群: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特殊职业或环境暴露人群:筛查的频率和时机

筛查频率: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道肿瘤筛查。筛查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但通常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对于一般人群,建议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筛查。例如,男性从50岁开始,女性从55岁开始,可以考虑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筛查时机:

筛查的最佳时机通常是在个体处于相对健康状态时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对于有特定症状(如便血、腹痛、消瘦等)的人群,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筛查,以排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能性。

筛查方法

胃肠道肿瘤的筛查方法包括多种,如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超声内镜、CT检查等。具体选择哪种筛查方法,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胃肠道肿瘤的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风险人群和一般人群,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筛查的频率和时机。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胃肠道肿瘤的重要措施。

问题八: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手术切除

二、化疗

三、放疗

四、靶向治疗

五、免疫治疗

六、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胃肠道肿瘤遵循“扶正抗癌”的诊治策略,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中医认为,肿瘤发生的内在基础是“正气亏虚”,因此治疗时注重扶正祛邪,即增强患者体质,同时抑制肿瘤生长。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核心手段之一。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中医外治法包括穴位贴敷、艾灸、中药封包、耳穴、中药熏洗、中药保留灌肠等多种方式。

问题九:如何预防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在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有哪些具体建议?

预防胃肠道肿瘤: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是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饮食调整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和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过量摄入会增加消化道肿瘤的风险。因此,应适量摄入红肉,并减少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限制盐和腌制食品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定期体检:

结尾:好的,非常感谢尹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会更加了解胃肠道肿瘤的相关知识。便血与贫血这两个看似平常却可能隐藏深意的症状出发,我们逐步深入了解了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进行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胃肠道肿瘤的风险。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