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张博)儿童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它涉及多种类型,包括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等,不同类型的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肾病的治疗方法和康复建议,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儿童肾病的临床表现
儿童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水肿:水肿是儿童肾病最明显的表现之一,首先出现在孩子的脸上和眼睑处,然后逐渐蔓延到全身。单纯性肾病的水肿较为显著,按压皮肤时会明显凹陷。如果肾病严重,孩子甚至可能出现胸腔和腹部积水,阴囊也会出现水肿。
血尿:血尿可以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指的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红细胞,而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呈现红色且不清澈,有时带有血丝或血块。血尿的出现常常提示肾脏出现了问题。
蛋白尿:蛋白尿指的是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会形成许多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散。这一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尿液异常时及时就医检查。
其他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外,孩子还可能出现疲倦无力、食欲下降、血压升高、贫血等症状。肾炎性肾病的症状可能相对隐匿,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
二、儿童肾病的治疗方法
儿童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以及血浆置换疗法等。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肾病类型综合制定。
1、药物治疗
利尿剂:利尿剂通过促进体内水分排出,有助于缓解水肿。常用药物包括氢氯噻嗪等,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尤为适用。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通过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小球通透性而起到治疗作用。通常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具体剂量和疗程需根据病情调整。但长期使用需警惕副作用,如肥胖、骨质疏松等。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能够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对某些类型的肾炎有效。然而,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谨慎考虑其成长发育风险。
其他药物:如降压药(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用于控制高血压,降脂药用于改善高脂血症等。
2、营养支持
限制蛋白质摄入: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限制蛋白质摄入是主要手段。每日蛋白摄入量约为2-4g/kg体重。高蛋白负荷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因此,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降低蛋白尿。
低盐饮食:严格控制盐分摄入,使用新鲜食材,避免加工食品。可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和高盐烹饪方法的使用。同时,使用香草、姜蒜等天然调味品替代部分盐分,增加食物的风味。
3、对症治疗
控制高血压:良好的血压控制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儿至关重要。主要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血压管理。
纠正贫血:如患儿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补充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以改善贫血状况。
4、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适用于某些类型的小儿肾病,能够清除体内异常抗体等有害物质,改善病情。但该方法操作复杂,费用高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三、儿童肾病的康复建议
儿童肾病的康复不仅依赖于有效的治疗,还需要家长和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
1、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应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和免疫力的提升。
2、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康复。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坚持每天进行。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3、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孩子进行尿常规、肾功能、血常规、泌尿系统彩超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4、心理支持
儿童肾病的治疗过程可能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这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家长也应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5、饮食调整
除了上述提到的低盐、低蛋白饮食外,家长还应注意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营养食物,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蛋等;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应避免食用含糖或添加剂的食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6、预防感染
感染是儿童肾病复发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家长应注意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感染源等。同时,积极预防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四、结语
儿童肾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患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治疗、合理的饮食调整、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以及定期复查等措施,大多数儿童肾病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同时,家长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