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郭亮兵:知晓骨质疏松症状,开启正确应对 “保卫战”
发表时间 2024-12-06 11:11   阅读 87703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一病区主治医师 郭亮兵)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极大地增加了骨折的风险。本文旨在科普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及正确的应对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并预防这一疾病。

一、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

骨质疏松的症状多种多样,且表现程度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感到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久坐久站或弯腰咳嗽时疼痛可能加剧。疼痛还可能出现在全身骨骼,尤其在晨起时较为严重。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导致脊椎骨骼受力不均,骨骼结构发生变形,可能引起身高减少。这通常是由于椎体压缩变形所致。

3、驼背

由于脊椎骨骼受力不均,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脊柱前倾、胸椎后凸明显的姿势改变,即驼背。

4、骨折

骨质疏松使得骨骼密度减少,骨骼结构变弱,容易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腕部。这些部位的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5、呼吸功能下降

胸椎变形可能影响胸廓活动,导致呼吸困难。骨质疏松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下降的情况。

6、乏力

体内钙流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乏力的现象。骨质疏松患者常常感到体力不如从前,容易疲劳。

7、缺乏运动能力

骨质疏松使得骨骼变得脆弱,从而影响运动能力。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能感到力不从心。

二、正确应对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难以逆转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正确的应对方法:

1、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骨质疏松患者应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如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维生素D滴剂等。补充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摄入。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如鲑鱼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等。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患者需遵医嘱用药。

3、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骨密度,预防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哑铃操等。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躯干屈曲、旋转等幅度过大的动作,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4、饮食调整

饮食调整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患者应适当多摄入高钙、低盐、高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鲫鱼、大虾、螃蟹、海带等。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D也很重要,可以通过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获取,也可以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保持均衡饮食,多食用富含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如蛋白质、维生素C等,有助于促进骨骼和整体健康。

5、预防跌倒

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预防跌倒至关重要。患者应改善家居环境,避免滑倒;使用防滑地毯、扶手等辅助设备;避免单独外出或进行高风险活动。

6、避免不良习惯

吸烟、饮酒、过度饮用咖啡和浓茶等不良习惯会影响骨代谢,加重骨质疏松的症状。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7、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骨代谢,加重骨质疏松的症状。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慎重考虑其副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8、物理治疗与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如按摩、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对骨质疏松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康复治疗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度锻炼等,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9、定期监测与随访

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患者应定期随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三、结语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但并不可怕。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警惕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我们也应关注骨骼健康,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关注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


公众号二维码